蘭州新區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實施方案
來源: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
時間: 2025/02/05/ 09:59
字號:[大][中][小]
各園區農林水務局,新區農投集團:
為深入推進蘭州新區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和尾菜處理利用工作,進一步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地膜殘留監測“一張網”,全面推動田間環節尾菜處理利用工作,著力提升尾菜處理利用能力,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我局研究制定了《蘭州新區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實施方案》,現印發你們,認真抓好落實。
附件:蘭州新區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實施方案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
2025年2月5日
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
實施方案
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資金主要用于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以獎代補、地膜殘留監測、田間尾菜處理利用補助等工作,為順利完成項目任務,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況
蘭州新區于2012年8月20日獲國務院批復,是全國第五個、西北第一個、胡煥庸線以西唯一的國家級新區,被賦予“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戰略使命。規劃范圍涉及蘭州市永登縣、皋蘭縣的6個鎮,總面積1744平方公里;現托管4鎮,面積1165平方公里,實有人口63萬。位于隴西黃土高原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地貌類型,平均海拔高度1910米,土質多為黃綿土,土層深厚,為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6.9℃,年平均降水量300-350毫米,是蘭州、白銀兩市的接合部,地處蘭州、西寧、銀川3個省會城市共生帶的中間位置,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歐亞“大陸橋”的重要連接點。中川機場,連霍高速、京藏高速、國道321線等國、省公路干線在此交匯,區位優勢極為顯著。
近年來,蘭州新區高度重視農業生態資源保護工作,不斷健全完善“新區牽頭抓統籌、園區監督抓推進、鄉鎮組織抓落實”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機制,依法規范指導廢舊農膜回收,健全完善廢舊農膜回收網點4個,已形成園區、鎮、村全覆蓋的回收網絡體系。目前,蘭州新區暫無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回收的廢舊農膜由確定的回收企業統一繳至外地廢舊農膜加工企業加工處理。已建成5個省控廢舊地膜殘留監測點,持續開展農膜殘留監測。經監測,2024年蘭州新區農田地膜平均殘留1.619g/㎡,1.079kg/畝,較2023年呈下降趨勢。
二、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省委、省政府關于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樹立綠色、低碳、循環的生態農業發展理念,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按照“政府扶持引導、企業市場化運作、農民積極參與、資源循環利用”的工作思路,持續完善蘭州新區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和尾菜處理利用運行體系,提升新區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和尾菜處理利用工作水平,為農業綠色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三、建設內容和目標
(一)地點和內容
項目針對蘭州新區各鎮主要覆膜區和蔬菜種植區,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和尾菜處理利用工作。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1.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以獎代補。深入貫徹實施《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嚴格落實“新區牽頭抓統籌、園區監督抓推進、鄉鎮組織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健全園區、鎮、村、社四級網格化監管體系,推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按照“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扶持龍頭企業開展廢舊農膜回收加工。鞏固完善廢舊地膜回收網絡體系,引導地膜使用者履行回收責任,推動實現廢舊農膜應收盡收,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5%以上。(責任單位:各園區農林水務局,新區農投集團)。
(1)2025年3月底前,制定印發實施方案,完善工作專班,全面負責轄區廢舊農膜回收監督和指導工作。督促轄區鄉鎮完善以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專班,明確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劃片包干,負責鎮域內農投集團管理地塊區域以外農膜使用、回收的組織、宣傳和監督管理。農投集團負責管理地塊的農膜使用和回收。
(2)2025年4月底前,確定廢舊農膜回收企業,簽訂農膜回收協議,明確回收任務、回收方式、回收價格、回收時限、回收區域、雙方權責及獎補政策等詳細條款。
(3)2025年5月底前,在已建成的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基礎上,通過增減網點、調整布局等方式,以鄉鎮為單位,完善1處以上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健全回收網絡體系,完善回收運行機制,形成園區、鎮全覆蓋、運行有效的回收網絡體系。新區農投集團建立1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
(4)緊盯春播、秋收兩個關鍵節點,嚴把農膜經營、使用、回收三道關口,全面杜絕非國標農膜使用。結合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項目,加強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廣力度,逐步引導種植主體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探索完善農膜回收保證金等保障措施,確保農膜使用科學、回收到位。春播時,加強對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規模化種植主體監督檢查和宣傳引導,督促各種植主體必須使用符合標準的地膜,使用的農膜查驗合格后方可覆膜。詳細統計轄區覆膜面積和用量,建立農膜使用臺賬。秋收后,按照“誰使用、誰回收”的原則,及時組織開展農膜回收,10月底前完成50%以上回收任務,11月底前全面完成回收任務。集中回收時,組織人員現場核實回收質量和數量。回收的農膜必須全部繳至回收網點,建立農膜回收臺賬。農膜回收臺賬與使用臺賬要相互印證農膜回收率。
(5)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以獎代補資金用于扶持廢舊農膜回收企業開展農膜回收。按照“誰回收、補貼誰”的原則,會同鄉鎮,組織農膜回收企業通過“以舊換新”或現金回收的方式開展農膜回收。11月底前牽頭組織鄉鎮等相關單位驗收,驗收合格后對回收企業以獎代補。
2.地膜殘留監測。按照地膜殘留監測全覆蓋的原則和建立長期穩定連續的監測網絡的要求,由新區農投集團制定《蘭州新區2025年度農田地膜殘留監測方案》,報我局備案后按時開展地膜殘留監測,全面掌握地膜殘留狀況。5月10日前完成監測方案制定報送,10月20日前完成樣品采集處理、監測數據填報工作,11月20日前完成監測結果上報工作。(責任單位:新區農投集團,配合單位:各園區農林水務局)。
3.田間尾菜處理利用。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田間尾菜處理利用補助資金主要對田間尾菜處理利用環節進行補助,因地制宜推廣尾菜堆(漚)肥、直接還田、行間還田等處理利用技術,培訓指導種植主體將尾菜就地就近處理利用,不斷擴大田間尾菜治理面積,提高尾菜處理利用能力。資金主要用于采購田間堆肥所需防滲材料、包覆材料、腐解菌劑等物化材料及開展技術培訓、宣傳等方面。(責任單位:各園區農林水務局)。
(1)2025年3月底前,會同轄區鄉鎮,制定實施方案,確定資金補助對象,簽訂尾菜處理利用協議,明確處理方式、區域及補助政策等條款,落實蔬菜種植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及農戶尾菜處理利用主體責任。
(2)牽頭協調園區生態環保、市場監管等有關單位,統籌推進尾菜處理利用。組織轄區鄉鎮對尾菜處理開展督查,嚴防隨意、違法傾倒尾菜。
(3)按照“誰種植、誰處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會同鄉鎮,指導確定的實施主體,在尾菜產生季節,采用就地挖坑堆漚發酵、尾菜直接還田、自行撿拾喂養牲畜等處理方式,將尾菜就地就近處理利用,詳細統計轄區尾菜產生數量和處理利用數量,建立規范的尾菜產生、處理利用臺賬和資金補助臺賬。
4.2025年11月底前,按照園區實施方案,組織鄉鎮等相關單位驗收、公示。
(二)預期目標
到2025年底,蘭州新區廢舊農膜回收加工網絡體系進一步健全,市場化回收機制不斷完善,農膜殘留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廢舊農膜回收率穩定在85%以上。
到2025年底,蘭州新區尾菜處理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尾菜處理利用技術體系進一步完善,尾菜處理利用率達85%以上。
四、資金使用計劃
2025年省上下達新區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資金27萬元,其中: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以獎代補資金15萬元,地膜殘留監測補助資金2萬元,田間尾菜處理利用補助資金10萬元。資金使用計劃見下表:

五、實施進度
2025年2月:新區農林水務局制定印發實施方案,分配專項工作任務,會同新區財政局下達項目資金。
2025年3月-11月:各園區農林水務局和新區農投集團制定《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實施方案》,組織項目實施。其中新區農投集團單獨制定《蘭州新區2025年度農田地膜殘留監測方案》,組織農膜殘留監測。所有方案于3月底前報我局備案。
2025年12月:各園區農林水務局和新區農林集團對項目進行全面總結,對照項目任務開展績效自評,形成績效自評報告,報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備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園區農林水務局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園區農業生態資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確定負責領導、專門人員,切實抓好項目實施。新區農投集團要專人負責,建立廢舊農膜回收網點,組織管理地塊的農膜回收,及時開展農田地膜殘留監測。項目實施期間,各園區和新區農投集團要健全項目管理制度,細化工作措施,強化任務落實,確保項目順利開展,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二)強化政策落實。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尾菜處理利用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全面推廣應用符合我省地方標準的地膜,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不符合我省地方標準地膜的違法行為。主動加強與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協作,切實加大聯合執法工作力度,形成監管合力,對轄區內所有農資經營門店進行專項檢查,確保無不符合標準的地膜銷售和使用。
(三)健全工作機制。全面細化夯實新區、園區、鄉鎮各級工作職責,進一步健全“新區牽頭抓統籌、園區監督抓推進、鄉鎮組織抓落實”工作機制,完善園區、鎮、村、社四級網格化管理體系,督促各級成立工作專班,確保農膜回收、尾菜處理等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有人抓、問題有人管。
(四)嚴格資金監管。各園區農林水務局和新區農林集團要嚴格執行《甘肅省財政廳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甘財農〔2023〕80號)有關規定,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合理列支相關費用,加快預算執行,杜絕擠占挪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各園區農林水務局要將以獎代補資金與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目標、尾菜處理利用完成量掛鉤,制定相應的獎補辦法,篩選確定符合條件的廢舊農膜回收企業和尾菜處理利用企業(專業合作社),簽訂包片回收協議、核實處理利用量,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健全臺賬資料,專項資金獎補情況要及時向社會公示,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組織監督力度,確保2025年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推進。要積極組織有關企業、網點在保證轄區農膜“應收盡收”的情況下,按照“多收多獎、少收少獎”的原則,全力推進以獎代補政策落實,確保資金發揮效益,年度工作目標順利實現。
(五)加強宣傳監管。各園區農林水務局要采取懸掛橫幅、鎮村微信群宣傳、網站發布信息、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在轄區主要交通路口、人員密集的場所,農業生產重要時段,廣泛宣傳廢舊農膜、尾菜等農業廢棄物違法傾倒、掩埋焚燒的危害、資源化利用好處和相關法律規定,引導廣大農膜使用者按規定使用地膜,主動對田間地頭、房前屋后、道路渠系中散落的廢舊農膜進行撿拾,履行回收義務。要善用、精用、嚴用法律賦權,對不按規定及時回收廢舊農膜、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廢舊農膜的農膜使用者嚴肅處罰,辦理一批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懾。
(六)嚴格績效評價。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執行績效評價制度。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園區農林水務局和新區農投集團要每月20日前統計報送廢舊農膜回收及尾菜處理利用情況統計表。項目實施結束后,各園區農林水務局和新區農投集團要對項目進行全面總結,開展績效自評,形成績效自評報告,于2025年12月10日前報新區農林水務局備案。
附件:1.2025年省級財政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項目資金分配表
2.蘭州新區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附件1

附件2
蘭州新區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李 彬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副組長:李江山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農業農村科負責人
王 瑞 蘭州新區中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局長
高文全 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局長
柯俊賢 蘭州新區西岔園區農林水務局負責人
苗承棟 蘭州新區農投集團種植隊隊長
成 員:張萬安 蘭州新區中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
胡建利 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
白 俊 蘭州新區西岔園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
王愛銀 蘭州新區農投集團種植隊副總經理
李向婷 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執法監督與檢疫科科副科長
仇小康 蘭州新區中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干部
駱生山 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農林水務局干部
張宏亮 蘭州新區西岔園區農林水務局干部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